2009年10月14日星期三

[科技] 新發明:無扇葉電扇「Dyson Air Multiplier」

曾設計無袋吸塵器的知名英國發明家戴森,昨日推出可吹送強力涼風的無扇葉電扇。

倫敦每日郵報13日報導,戴森(James Dyson)表示,他是在研發「空氣葉片烘手機」時,突發設計無扇葉電扇的奇想。這種烘手機的原理是,使空氣穿過小狹縫,以「刷除」手上的水。

戴森表示:「我們發現,烘手機可吸取周圍的大量空氣,於是開始思索如何實際應用這個原理。我們著手設計一種無扇葉的空氣推進裝置。經過4年研發測試,呈現如今的成果。」

無扇葉電扇送風的原理是,將空氣擠入一個寬僅1.3公釐的周邊沿狹縫,當空氣通過圓圈時,運動的空氣量增加15倍,速度提高至每小時35公里,產生的氣流比一般電扇的風更平穩。

戴森表示:「它產生的風不會更多,品質卻更好。由於它並未配置負責『切割』空氣的葉片,不會令人覺得煩躁,送爽效果卻是一流。」此外,沒有扇葉就不用擔心好奇的孩童手指受傷,也不用拆開清理扇葉上的灰塵。

這種電扇與多數桌上型電扇一樣,可來回擺動90度,目前已在英國哈洛斯等高檔百貨公司發售,定價199英鎊(約2500港元)。62歲的戴森在1990年代推出無袋吸塵器後,成為英國最知名的發明家之一,估計家產達5億英鎊。這款風扇名為「戴森空氣倍增器」(Dyson Air Multiplier),外型像一隻超大的戒指,可看以下影片。


無扇葉電扇的外貌;無扇葉電扇與一般扇葉電扇送風的分別


戴森親自介紹無扇葉電扇

參考: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MAIN_ID=320&f_SUB_ID=2943&f_ART_ID=216932
參考:http://www.dailymail.co.uk/sciencetech/article-1219907/Vacuum-maker-Dyson-unveils-latest-household-device--fan-rotor.html

[科技] 3D立體技術的進化 - 3D立體LCD電視

談到3D立體,大家都想像到電影、遊戲;觀眾戴上一副紅藍色鏡片的眼鏡,就能看到螢幕上的3D立體影像。其實,3D立體技術分為幾種,而色分法就是最簡單的一種。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現在要進化了。

3D立體技術主要分成3種:「色分法」、「光分法」及「時分法」。

【色分法】
目前應用最普及的是色分法,這是利用不同顏色的影像重疊,然後利用紅藍眼鏡來分離過濾過重疊影像,達到景深,好處是眼鏡價格低廉,而且技術門檻低、設備要求低,總體成本低,不過效果最為普通。缺點:影像未能全色顯示。

【光分法】
製作3D立體電影,其中較為廣泛採用的是光分法 (或稱偏光法)。它利用兩個偏光軸互成90度的偏光鏡,分別放在兩部放映機鏡頭前,再將影像重疊,達到3D立體效果。眼鏡方面,亦使用偏光鏡片。不過,在拍攝製作及硬體設備,成本都較為偏高。缺點:影像需要和眼鏡水平觀看。

【時分法】
時分法是效果最好的方式。它是利用時差來達到3D立體效果。它利用一台高頻率的顯示器,透過頻繁的頻率來快速切換左右影像;同時間,眼鏡亦會將左右邊鏡片變得透光可視和關閉狀態,左右反覆;令顯示器中的重疊影像分別傳到左右眼,透過視覺殘影,使大腦計算成一幅3D立體影像。優點:全色顯示、沒有觀看影像的位置問題。

時分法的3D立體技術應用,將會變得越來越普及,正是因為現在的LCD顯示器已可以製作出 120Hz高頻率顯示 (左右影像各60Hz,以達到眼晴可接受頻率),也是所謂的 3D立體 LCD 電視;所以在硬件顯示方面而不成問題,只需要眼鏡和軟體配合即可享受高階3D立體影像。


3D立體技術「色分法」的影像及紅藍色鏡片眼鏡


3D立體技術「時分法」的影像、眼鏡及運作

參考:http://kbtalking.cool3c.com/article/12584
參考: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13467984.html

2009年10月9日星期五

[科技] 將來的「多點觸控滑鼠 Multi-touch Mouse 2.0」

多點觸控 (Multi-touch) 已經那麼流行,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桌上電腦也可以多點觸控呢?Microsoft Research 微軟研究所已經為大家想了一個較平宜的方法,不用更換一台多點觸控螢幕;那就是「多點觸控滑鼠 Mouse 2.0」。

可看以下實際操作介紹影片,內容還蠻有趣的。當中提供了5款多點觸控滑鼠,分別為 FTIR (Frustrated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Orb Mouse、Cap Mouse、Side Mouse、Arty。

FTIR:它是用攝影機捕捉手指的動作,不過就只有手指而已;光學資料的擷取,應用了受挫式內部全反射的原理來照射手指,然後用攝影機捕捉動作。

Orb Mouse:球體滑鼠下面有紅外線照射,然後透過攝影機捕捉整隻手掌、五指的動作,提供更多操作上的彈性。

Cap Mouse:滑鼠表面佈滿電容式觸控感應器,算是這幾種裡面最普通,但是卻最有可能在短期間出現的產品。

Side Mouse:應用手指跟滑鼠本體間距離(一樣是影像捕捉)資料,然後轉為操作的指令,手指則是在桌面點點點。

Arty:先將食指、拇指在兩隻突出的老鼠手上面擺好,然後用手掌壓住身體;主要是透過底下三個光學滑鼠的感應器,來捕捉這三點的動作。

你想哪一款會是將來主流的滑鼠呢?





參考:http://chinese.engadget.com/2009/10/06/microsoft-research-shows-off-multitouch-mouse-prototy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