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知識] 為什麼萬聖節 (Halloween ) 要打扮成鬼怪?又要拿南瓜燈?

「萬聖節」這個字,起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 11月1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 All Hallows Day、All Saint's Day 或 Hallowmas。而 Halloween 是 All Hallows Eve 的縮寫,也是萬聖節前夜的意思,指 10月31日的晚上。

【萬聖節的由來】
不過,萬聖節其實不是基督教的節日。早於二千多年前,塞爾特族人 (Celts) (即目前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等)以 10月31日為一年的最後一日,11月1日是新一年的開始,也象徵冬天的來臨。塞爾特族人相信死亡之神 Samhain 在 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因此他們穿著奇裝異服,刻意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靈魂,也使靈魂認不出誰是活人,避過災難。過了當晚,鬼魂回到陰間,一切回復平靜。這就是今天萬聖節化妝舞會的由來。

【南瓜燈的由來】
在萬聖節還有雕刻南瓜燈的習俗,那為什麼要拿南瓜燈?其實這是與愛爾蘭的一個民間傳說有關。據說有一個名叫傑克 (Jack) 的酒鬼,他有一天邀請惡靈來一起喝酒,但喝完後卻沒錢付帳,他就設計要惡靈變成六便士 (6 pennies) 來付酒錢,可是傑克又沒拿它來付錢,反而用一條銀紙鎮住惡靈讓它出不來。

惡靈苦苦哀求傑克放他出來並答應不來嚇他、騷擾他,於是傑克就放它出來,到了第二年萬聖節,惡靈又與傑克達成協議,答應這一年不會來騷擾傑克,但沒過多久傑克就過世了,這時天堂拒絕收容他,傑克只好到地獄報到,可是因為惡靈已經答應他這一年不騷擾他,所以也無法收容傑克。

天堂地獄都去不得,傑克怎麼辦呢?而且路實在是太黑了,傑克也找不出路離開,這時惡靈就丟給他一塊已經燒得通紅的煤炭讓他在黑暗的地獄中比較能看清楚路,傑克將這小塊媒炭灰燼放在一個打了許多洞的菜頭當中,好讓它燒久一點。

根據這個傳說,後來愛爾蘭人就用菜頭來製作他們所謂的「傑克燈籠」(Jack-O-Lantern)。但是當居民們移居到美國後,發現新大陸的南瓜比菜頭普遍,於是改為用南瓜雕刻成各種鬼臉,然後在裡面擺蠟燭了,這就是「南瓜燈」的由來。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蛋)
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在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萬聖節期間,村民們也都會在屋前院後放置一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希望能餵飽鬼魂後,讓它們不會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

後來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漸轉薄,慢慢開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按鄰居家的門鈴,依傳統發出「Trick or Treat」的威脅,要大人請吃糖果的趣味習俗。

在蘇格蘭習俗,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南瓜燈「傑克燈籠」(Jack-O-Lantern)

小孩打扮成鬼魂精靈,準備出發「Trick or Treat」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知識] 很多團購網站都用「激安」這個詞,到底什麼是「激安」呢?

其實「激安」是解作超便宜、大特價的意思。它是一個台灣用語,也是日文外來語。

歷史上台灣曾經被西班牙、荷蘭及日本統治長達一百多年,台灣本土語言從中吸收了大量日語,以至從外來語轉換而來的日語詞彙,台灣的漢語至今仍然繼續沿用這些受日語影響的用詞,以下還有一些例子。

在食方面,大家會經常聽到:
便當:源自日語 弁当(べんとう) 的發音。
放題(吃到飽自助餐):源自日語的放題(ほうだい)。
丼(蓋飯):源自日語 丼(どん) 的發音。

動漫方面,也會經常出現:
漫畫(連環圖畫):源自日語 漫画(まんが)。
放送(向外播送):源自日語的放送(ほうそう)。
歐吉桑、歐巴桑(男性長輩、女性長輩):源自日語 おじさん、おばさん的發音。
多桑(父親):源自日語 父さん(とうさん)的發音。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知識] 「秋風起,三蛇肥」 到底「三蛇」是指哪三種蛇呢?

蛇饌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湯羹(蛇羹),廣州的酒家在百年前就有這種菜式。廣東有句俗語「秋風起,三蛇肥」,當中的「三蛇」又會是哪三種蛇呢?

【三蛇】
「三蛇」指「飯鏟頭」(學名“中華眼鏡蛇”)、「金腳帶」(學名“金環蛇”)和「過樹榕」(學名“灰鼠蛇”)。

【蛇羹】
將三種蛇去骨撕成肉絲,加生薑、陳皮、桂圓肉、竹蔗水、紹酒等配料煨熟,最後以馬蹄粉調芡。如加「銀腳帶」(學名“銀環蛇”)、「三線索」(學名“三線水蛇”)蛇肉則成「太史五蛇羹」(又稱“五蛇羹”)。

上述蛇中,除「過樹榕」外,其他的蛇牙中均有劇毒腺液,但肉無毒,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能祛風去濕。廣州蛇餐館有「菊花三蛇羹」。

【菊花三蛇羹】
做法:將蛇肉去皮用薑蔥水煮過後,接著用豬骨、老雞同煲,在煲時加進胡椒、薑等,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拆蛇肉了,蛇肉拆好後繼續煲五六個小時,上桌時再加上菊花瓣,這樣的「菊花三蛇羹」就完成了。它的味道非常甜美,白白的蛇汁充滿了蛇肉香,黃色的菊花瓣又有花香,清爽無比,沒有絲毫的滯膩之感。

【太史五蛇羹-歷史】
太史五蛇羹由晚清廣東翰林江孔殷所發明。江孔殷別號江蝦,祖上為商賈。1904年,於最後一屆科舉中殿試二甲進士,朝考選入庶吉士,進翰林院;故被稱為「江太史」。江孔殷曾為廣東道台,候補廣東水師提督。辛亥革命後,江太史退出政壇改為從商,其位於廣州之大宅「太史第」經常食客滿座,太史五蛇羹即為其傑作之一。

太史五蛇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