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7日星期三

[知識] 食用油,知多少

【脂肪酸 和 膽固醇】
所有的食用油都由三種脂肪酸所構成,包括:
● 單元不飽和脂肪酸
●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
● 飽和脂肪酸

脂肪酸和膽固醇有著密切的關係,「飽和脂肪酸」含量高會使總膽固醇量升高,而「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卻會使總膽固醇量下降。

近代醫學的研究膽固醇可分為兩種:
● 好的膽固醇 (HDL)
● 壞的膽固醇 (LDL)

「好的膽固醇」具有預防動脈病變的效果,而「壞的膽固醇」是形成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

食用「單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能提高好的膽固酵,降低不好的膽固醇,對預防心臟的疾病有很大的功效。橄欖油、花生油等都是單元不飽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

而「多元不飽和脂肪酸」雖然能降低血液中總膽固醇的量,但好的膽固醇和壞的膽固醇一起降下來。如果好的膽固醇太少,反而會使細胞容易老化的現像,而且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容易氧化較不安定 (不適合高溫油炸),在人體內易產生氧自由基(OFR),這被認為是人體老化和致癌的主要原因之一。玉米油等都是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

「飽和脂肪酸」雖然會增加血液中膽固醇的含量,但卻是最安定的油脂,不易酸敗,不易氧化,很適合高溫油炸、烘焙。豬油、奶油、棕櫚油等都是飽和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油脂。

【香港常見食用油】
在香港一般可買到的食用油,包括:

花生油
● 適合煎炒煮炸
● 單元不飽和脂肪較高

粟米油
● 適合煎炒煮
● 多元不飽和脂肪較高

芥花籽油
● 適合煎炒煮炸、高溫烹調、涼拌、沙律
● 煙點高、油煙少
● 單元不飽和脂肪較高,多元不飽和脂肪較低,飽和脂肪最低

橄欖葵花籽油
● 適合煎炒煮炸、高溫烹調、涼拌、沙律
● 單元不飽和脂肪最高,多元不飽和脂肪最低,為健康之選

【健康烹飪食用油】
● 不加熱至冒煙,因為當開始發煙即是開始劣化。
● 勿重覆使用,一冷一熱容易變質。
● 油炸次數不超過3次,並用較耐高溫的油來炸。

【如何保存食用油】
● 使用後應栓緊或將瓶蓋蓋好,避免空氣接觸,產生氧化。
● 避免放置於陽光直射或爐邊,過熱容易變質。應存或置放於陰涼處,並避免水份滲透,致使劣化。


金黃色的食用油



2011年11月29日星期二

[知識] 中國名山 三山五嶽

「三山五嶽」分別指中國內的名山。一般認為「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州三山;「五嶽」則是泰山、衡山、華山、恆山和嵩山。現今,「三山」指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成語:三山五嶽一詞出於清朝人曹寅(《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所寫的《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三山五嶽渺何許?雲煙汗漫空竛竮。」現在,三山五嶽已成為成語,一般可泛指在中國的眾多名山、群山或各地。

【三山】
傳說中的「三山」即海上的「三神山」,因為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格外受到古人的神往。《史記·秦始皇本紀》載:「齊人徐福等上書,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另見,晉朝的王嘉在《拾遺記·高辛》中記載:「三壺,則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壺,則方丈也;二曰蓬壺,則蓬萊也;三曰瀛壺,則瀛洲也。」由此可知,「三山」指的是:方壺(方丈)、蓬壺(蓬萊)和瀛壺(瀛洲)。

從此以後海中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說、戲曲、筆記中經常出現,然而它是傳說,不存在的。後人為了延續三山五嶽的美麗神話,就在五嶽之外的名山中間選擇新的三山,廣為流傳的三山是:安徽黃山、江西廬山、浙江雁蕩山。

【安徽黃山】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為三山五嶽中三山的之一,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美稱。為道教聖地,遺址遺跡眾多,傳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徐霞客曾兩次遊黃山,留下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嶽」的感嘆。李白等大詩人在此留下了壯美詩篇。中國最美的、令人震撼的十大名山之一。黃山是著名的避暑勝地,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和療養避暑的好地方。

【江西廬山】
廬山地處江西省北部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瀕臨鄱陽湖畔,雄峙長江南岸,三山五嶽中三山之一。山體呈橢圓形,典型的地壘式長段塊山,綿延的90餘座山峰,猶如九疊屏風,屏蔽著江西的北大門,以雄、奇、險、秀聞名於世。廬山尤以盛夏如春的涼爽氣候為中外遊客所嚮往,是久負盛名的風景名勝區和避暑遊覽勝地。

廬山的命名:傳說,周武王時期,有位名叫匡俗的高人在廬山學道求仙,結廬而居,最後他真的得道成仙,後人稱匡俗求仙的地方為「神仙之廬」,廬山也因此而得名,故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美譽。

廬山真面目:廬山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遊廬山時,在西林寺牆壁題的詩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浙江雁蕩山】
雁蕩山位於中國浙江省樂清市境內,部分位於永嘉縣及溫嶺市。始於南北朝,興於唐,盛於宋,素有「寰中絕勝」、「海上名山」之譽。史稱「東南第一山」。雁蕩山共有500多個景點,分佈於8個景區,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飛瀑流泉稱勝。其中,靈峰、靈巖、大龍湫三個景區被稱為「雁蕩三絕」。特別是靈峰夜景,靈巖飛渡堪稱中國一絕。

雁蕩山的命名:因山頂有湖,蘆葦茂密,結草為盪,南歸秋雁多宿於此,故名「雁蕩」。

【五嶽】
五嶽是遠古山神崇拜、五行觀念和帝王封禪相結合的產物,它們以像徵中華民族的高大形象而名聞天下。以中原為中心,按東、西、南、北、中方位命名。五嶽稱華夏名山之首,有景觀和文化雙重意義。五嶽各具特色: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南嶽衡山之秀,北嶽恆山之奇,中嶽嵩山之峻,早已聞名於世界。


【東嶽泰山】
東嶽泰山巍峨陡峻,氣勢磅礴,被尊為五嶽之首,號稱「天下第一山」,被視為崇高、神聖的象徵,故有「五嶽獨尊」之說。經常提到「重於泰山」、「有眼不識泰山」、「泰山北斗」―― 泰山其實已經作為我們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嶽華山】
西嶽華山,五帝時稱「太華」,夏商時稱「西嶽」,雅稱「華嶽」。據清代著名學者章太炎先生考證,「華夏」、「中華」皆藉華山而得名。華山風景名勝區位於陝西華陰縣,為五嶽之西嶽。北瞰黃河,南依秦嶺,雄踞關中平原東部秦晉豫三省交匯處,南峰落雁、東峰朝陽、西峰蓮花、北峰雲台、中峰玉女五峰環峙,高擎天空,「遠而望之若花狀」,故有其名。(註:「華」是「花」的古語字)

【南嶽衡山】
五嶽之中,唯獨衡山雄踞南方。《述異記》稱南嶽系盤古左臂變成的。南嶽稱為衡山,因它位處星度二十八宿的軫星之翼,「度應璣衡」,像衡器一樣,可以稱量天地的輕重,能夠「銓德鈞物」,所以定名叫「衡山」。又因軫星旁有一小星,曰「長沙星」,這顆星主管人間壽命。而衡山古屬長沙。借名伸義,所以衡山有「壽嶽」之稱。後人祝壽,時常稱頌為「壽比南山」,其來源就是從這兒借喻的。

【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則山勢陡峭,溝谷深邃。深山藏寶,如著名的懸空寺便隱匿其中。相傳四千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恆山,又稱恆嶽,位於山西渾源縣。恆山別名常山。恆,常也,萬物伏北方,有常也。歷來稱為北嶽。秦朝時「奉天下名山十二,其二便是恆山」,泰山之次便是恆山。

【中嶽嵩山】
橫臥中原腹地的嵩山,嵩山古稱外方,又稱嵩高,屬伏牛山脈, ​​其主體在今河南登封縣境內,東鄰省會鄭州,西鄰九朝古都洛陽。周平王東遷洛陽後,以嵩山位於中央,是為天地之中,故定嵩山為中嶽。嵩山主要由太室、少室二山組成,山體從東至西橫臥,蜿蜒70公里,故有「中岳如臥」之說。嵩山風景名勝區由少林寺、中嶽廟、嵩陽書院、觀星台、三岳寨、白沙湖六大景區組成。嵩山之頂名曰峻極,海拔1491.7米,古有「峻極於天」之說。

安徽黃山的景色


2011年10月31日星期一

[知識] 為什麼萬聖節 (Halloween ) 要打扮成鬼怪?又要拿南瓜燈?

「萬聖節」這個字,起源自天主教教會。每年的 11月1日,是天主教慶祝諸聖的節日 All Hallows Day、All Saint's Day 或 Hallowmas。而 Halloween 是 All Hallows Eve 的縮寫,也是萬聖節前夜的意思,指 10月31日的晚上。

【萬聖節的由來】
不過,萬聖節其實不是基督教的節日。早於二千多年前,塞爾特族人 (Celts) (即目前的蘇格蘭人、愛爾蘭人等)以 10月31日為一年的最後一日,11月1日是新一年的開始,也象徵冬天的來臨。塞爾特族人相信死亡之神 Samhain 在 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因此他們穿著奇裝異服,刻意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成鬼怪的模樣,口中發出可怕的聲音,企圖嚇走靈魂,也使靈魂認不出誰是活人,避過災難。過了當晚,鬼魂回到陰間,一切回復平靜。這就是今天萬聖節化妝舞會的由來。

【南瓜燈的由來】
在萬聖節還有雕刻南瓜燈的習俗,那為什麼要拿南瓜燈?其實這是與愛爾蘭的一個民間傳說有關。據說有一個名叫傑克 (Jack) 的酒鬼,他有一天邀請惡靈來一起喝酒,但喝完後卻沒錢付帳,他就設計要惡靈變成六便士 (6 pennies) 來付酒錢,可是傑克又沒拿它來付錢,反而用一條銀紙鎮住惡靈讓它出不來。

惡靈苦苦哀求傑克放他出來並答應不來嚇他、騷擾他,於是傑克就放它出來,到了第二年萬聖節,惡靈又與傑克達成協議,答應這一年不會來騷擾傑克,但沒過多久傑克就過世了,這時天堂拒絕收容他,傑克只好到地獄報到,可是因為惡靈已經答應他這一年不騷擾他,所以也無法收容傑克。

天堂地獄都去不得,傑克怎麼辦呢?而且路實在是太黑了,傑克也找不出路離開,這時惡靈就丟給他一塊已經燒得通紅的煤炭讓他在黑暗的地獄中比較能看清楚路,傑克將這小塊媒炭灰燼放在一個打了許多洞的菜頭當中,好讓它燒久一點。

根據這個傳說,後來愛爾蘭人就用菜頭來製作他們所謂的「傑克燈籠」(Jack-O-Lantern)。但是當居民們移居到美國後,發現新大陸的南瓜比菜頭普遍,於是改為用南瓜雕刻成各種鬼臉,然後在裡面擺蠟燭了,這就是「南瓜燈」的由來。

【Trick or Treat】 (不給糖,就搗蛋)
據說起源於愛爾蘭,古西歐時候的愛爾蘭異教徒們,相信在萬聖節前夜鬼魂會群集在居家附近,並接受設宴款待。在“宴會”結束後,村民們就自己扮成鬼魂精靈,遊走村外,引導鬼魂離開,避邪免災。萬聖節期間,村民們也都會在屋前院後放置一些水果及其他食品,希望能餵飽鬼魂後,讓它們不會傷害人類和動物或者掠奪其他收成。

後來敬畏鬼神的宗教意味逐漸轉薄,慢慢開始有小孩穿上鬼和精靈的衣服,按鄰居家的門鈴,依傳統發出「Trick or Treat」的威脅,要大人請吃糖果的趣味習俗。

在蘇格蘭習俗,小孩要糖果時會說:「The sky is blue, the grass is green, may we have our Halloween.」(天是藍色,草是綠色,齊來慶祝萬聖節前夜),然後以唱歌跳舞等表演來博得糖果。

南瓜燈「傑克燈籠」(Jack-O-Lantern)

小孩打扮成鬼魂精靈,準備出發「Trick or Treat」

2011年10月27日星期四

[知識] 很多團購網站都用「激安」這個詞,到底什麼是「激安」呢?

其實「激安」是解作超便宜、大特價的意思。它是一個台灣用語,也是日文外來語。

歷史上台灣曾經被西班牙、荷蘭及日本統治長達一百多年,台灣本土語言從中吸收了大量日語,以至從外來語轉換而來的日語詞彙,台灣的漢語至今仍然繼續沿用這些受日語影響的用詞,以下還有一些例子。

在食方面,大家會經常聽到:
便當:源自日語 弁当(べんとう) 的發音。
放題(吃到飽自助餐):源自日語的放題(ほうだい)。
丼(蓋飯):源自日語 丼(どん) 的發音。

動漫方面,也會經常出現:
漫畫(連環圖畫):源自日語 漫画(まんが)。
放送(向外播送):源自日語的放送(ほうそう)。
歐吉桑、歐巴桑(男性長輩、女性長輩):源自日語 おじさん、おばさん的發音。
多桑(父親):源自日語 父さん(とうさん)的發音。


2011年10月6日星期四

[知識] 「秋風起,三蛇肥」 到底「三蛇」是指哪三種蛇呢?

蛇饌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湯羹(蛇羹),廣州的酒家在百年前就有這種菜式。廣東有句俗語「秋風起,三蛇肥」,當中的「三蛇」又會是哪三種蛇呢?

【三蛇】
「三蛇」指「飯鏟頭」(學名“中華眼鏡蛇”)、「金腳帶」(學名“金環蛇”)和「過樹榕」(學名“灰鼠蛇”)。

【蛇羹】
將三種蛇去骨撕成肉絲,加生薑、陳皮、桂圓肉、竹蔗水、紹酒等配料煨熟,最後以馬蹄粉調芡。如加「銀腳帶」(學名“銀環蛇”)、「三線索」(學名“三線水蛇”)蛇肉則成「太史五蛇羹」(又稱“五蛇羹”)。

上述蛇中,除「過樹榕」外,其他的蛇牙中均有劇毒腺液,但肉無毒,味道鮮美,營養豐富,能祛風去濕。廣州蛇餐館有「菊花三蛇羹」。

【菊花三蛇羹】
做法:將蛇肉去皮用薑蔥水煮過後,接著用豬骨、老雞同煲,在煲時加進胡椒、薑等,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拆蛇肉了,蛇肉拆好後繼續煲五六個小時,上桌時再加上菊花瓣,這樣的「菊花三蛇羹」就完成了。它的味道非常甜美,白白的蛇汁充滿了蛇肉香,黃色的菊花瓣又有花香,清爽無比,沒有絲毫的滯膩之感。

【太史五蛇羹-歷史】
太史五蛇羹由晚清廣東翰林江孔殷所發明。江孔殷別號江蝦,祖上為商賈。1904年,於最後一屆科舉中殿試二甲進士,朝考選入庶吉士,進翰林院;故被稱為「江太史」。江孔殷曾為廣東道台,候補廣東水師提督。辛亥革命後,江太史退出政壇改為從商,其位於廣州之大宅「太史第」經常食客滿座,太史五蛇羹即為其傑作之一。

太史五蛇羹

2010年8月23日星期一

[知識] 七月鬼節的由來。香港習俗「燒街衣」又有什麼要做?

農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中國南方,是七月十四日),道教稱為中元節,佛教稱為盂蘭盆節(簡稱盂蘭節),民間俗稱鬼節,七月半,在漢字文化圈不少地區都有相關的節日活動。相傳那一天,地獄大門打開,陰間的鬼魂會放禁出來。有子孫、後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養,中元節與除(春節)、清(清明節)、九(重陽節)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裏祭祖的四大節慶。

另外,無主孤魂就到處遊蕩,徘徊於任何人跡可到的地方找東西喫。所以人們紛紛在七月,以設食祭祀、誦經作法等事舉行「普渡」,以普遍超度孤魂,防止它們為禍人間,又或祈求鬼魂幫助治病和保佑家宅平安。因此一些地區在這一天有普渡的習俗,稱為「中元普渡」,後來更發展為盛大的祭典,稱為「盂蘭勝會」。

【佛家的「孟蘭盆節」】
依照佛家的說法,農曆七月十五日這天,佛教徒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濟度六道苦難,以及報謝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據《佛說盂蘭盆經》的記載,「盂蘭盆(ullambana)」是梵語,「盂蘭」意思是「倒懸」;「盆」的意思是「救器」,所以,「盂蘭盆」的意思是用來救倒懸痛苦的器物,衍生出來的意思是:用盆子裝滿百味五果,供養佛陀和僧侶,以拯救入地獄的苦難眾生。

【「目連救母」的故事】
釋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喚目犍連(簡稱目連),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稱,相傳目連的母親做了很多壞事,死後變成了餓鬼(六道中的「餓鬼道」),腹大如鼓,咽小如針,想吃又吃不下,嘴裡冒煙,不得飲食,餓得皮包骨頭。目連通過神通看到後十分傷心,就運用法力,將一些飯菜拿給母親食用,可是飯一到母親口邊就化為焰灰,目連大聲向釋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訴他,必須集合眾僧的力量,於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於盆中,供養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濟度。目蓮依佛意行事,其母終得解脫。

這種儀式最早從南北朝時代目連救母的功德法會中開始流行,據《佛祖統紀》記載,梁武帝即開始設壇舉行盂蘭盆法會。自此往後,歷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興盂蘭盆會,以報答父母、祖先恩德。

【三教合流】
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起初因佛教盂蘭盆會施捨餓鬼為始,因宋朝儒釋道合流,與道教中元節的祭祀亡者靈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動結合,構成中國乃至東亞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動。民間信仰相信,祖先也會在此時返家探望子孫,故需祭祖,但祭祀活動一般在舊曆七月底之前進行,並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某些地區通過一定儀式,夜晚接祖先靈魂回家,每日晨、午、昏,供三次茶飯,直到七月卅日送回為止。送回時,燒紙錢衣物,稱燒「包衣」,或佛門或道教的超度法事。

【香港的盂蘭勝會】
香港盂蘭勝會的規模、裝飾、祭品、宗教儀式、誦經方言等會因人力、財力、社群籍貫、社區環境而互有差異,主要可分為潮州人採用的佛教儀式和海陸豐人採用的道教儀式,醮會大體有三個組成部分:請神、神功戲及派米。

● 請神:請神儀式由道士首先誦經,接著出發請神,與會者沿路灑水以除穢氣,並有人提著燈籠及捆著紅繡球的柳枝開路,由會場出發,請出沿路古廟神像後才折返會場安放於神壇,常見的有「天地父母」、「南辰北斗」、福德老爺、城隍爺及區內廟宇的觀音、天后等。

● 神功戲:「神功」是做功德的意思,以大戲做功德便被稱為神功戲。盂蘭節神功戲會在農曆七月十五至十七日一連三晚演出。最初的神功戲只是潮洲皮影戲。現時在大型的盂蘭勝會通常都有戲班演出大戲,用作給先人在接受功德之餘又得到娛樂,亦可以讓街坊分享同樂。

● 平安米:由於在香港的潮汕商人以經營米業為多,所以在盂蘭勝會的最後一天,會派米予各位善信,在派米前一晚的午夜時分,會為無主孤魂舉行超渡儀式,既為救濟貧民,亦為先人積福,謂之「平安米」。

【香港習俗 - 「燒街衣」】
「燒衣」是香港自開埠以來一直保存至今的民間風俗。一踏入農曆七月,人們都會於入黑後,帶備香燭、金銀衣紙和一些祭品如豆腐、芽菜、白飯在路邊拜祭一番。至於為何吃豆腐芽菜,相傳因為那些鬼魂在地獄是吃不了東西的,好像是目蓮救母的故事,當牠們一吃東西到口時就化成灰燼,而豆腐芽菜水分高所以就不容易化。按習俗拜祭完後會在路上擲零錢,這些零錢是用來買通牛頭馬面及小鬼。人們「燒街衣」的目的是讓那些無依的孤魂有衣物御寒,有食物裹腹。

七月鬼節「燒街衣」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知識] 英國人發明的下午茶叫 High Tea 還是 Afternoon Tea?

據說在 19 世紀時,英國人習慣一天只吃兩餐,先是早上大大份的早餐,然後便要等到 8 點的晚餐。雖則貴族來來去去的活動都是在皇宮,琴棋書畫,體力勞動有限,按道理吃罷超豐富的 English Breakfast 都不會那麼快便肚餓,但到某年夏天,一位 Bedford 的女侯爵 Anna 卻一到下午就肚餓到咕咕聲,於是命人沖壼茶做份三文治,送到閏房醫肚。

這個為食 Anna 不但不怕被人話大食,更將這個開心大發現跟朋友分享,邀請她們到自己在 Woburn Abbey 度假別墅歎下午茶,甚至返到倫敦後,向貴族姐妹們廣發邀請卡開 tea party。漸漸地,這種新興的社交活動很快便在皇室貴族流傳,更將下午茶宴由私人休憩室搬到繪畫室 (drawing room) 舉行,而 Afternoon Tea 很快便成為一種風氣,象徵貴族的一種生活態度。

這種下午食個 tea 的習慣亦傳至平民百姓。但為什麼又叫 High Tea?原來和桌子有關。貴族們一般都是在茶几式的小桌歎茶,但勞工階層的下午茶是大件飽肚的肉類、麵包、蛋糕等,多放在飯桌上享用,這種飯桌比茶几高一點,所以大家都打趣笑在歎 High Tea。

至於為什麼要用三層架奉上,全因靠這個下午茶醫肚,食物分量也不少,一隻碟實在難以盛載,於是便放在三層架上,既高貴又可以放多些食物。傳統最底層放上三文治,餡料有三文魚、青瓜、火腿、雞蛋;中層放甜品;頂層放英式鬆餅(scone),由最底層吃至上層。不過,現在也沒有所謂,隨意吃也不怕失禮。


資料提供:Chef Franck Studeny - The Verandah @ The Repluse 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