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3日星期日

[知識] 長洲「搶包山」活動

搶包山是香港長洲一年一度的特色傳統民間活動,為長洲太平清醮兩項主要活動之一,另一項為飄色巡遊。搶包山的活動有悠久歷史,本是搶孤的一種,但自從 1978年發生包山倒塌意外造成多人受傷後,便一直被禁止舉行,直至 2005年才獲香港政府批准重辦。

【搶孤】
搶孤是福佬人一種廟會活動。福建、台灣部分地區以及香港的福佬族群在中元節的普渡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其中一種較為人熟悉的是搶包山。一種說法是為了與孤魂野鬼搶奪祭品,另一種說法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宜蘭頭城和屏東恆春的搶孤活動。

搶孤是先搭設數十公尺高的「孤棚」,上層再搭「孤棧」,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而棚柱上塗滿牛油,想要憑己力爬上孤棚並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發生,因此在清朝時期劉銘傳曾經下令禁止搶孤活動。1991年,宜蘭頭城恢復舉辦搶孤,並且改善了活動搶奪的方式。以往為了賬濟貧苦亡徒爭搶祭品的掠奪活動變成了目前具有競賽性的民俗活動,能夠首先取得棧頂的「順風旗」就算奪標。而民間相信搶得順風旗的人,可以獲得神鬼的庇護。

【傳統搶包山】
太平清醮期間,長洲北帝廟前會有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包山高約 13米,僅用竹棚搭成,每個包山掛上了約 16,000個包子。包子名為「幽包」,是一種曾被貢神的印有紅色「壽」字的蓮蓉包,又叫「平安包」。搶包山通常會在太平清醮的最後一晚 (農曆四月初八) 舉行。在子夜零時、村長一聲號令後,過百名男子便會爬上包山,盡他們所能搶奪包子。按照傳統說法,取得越多和越高的包子,福氣就越高,於是搶包山的人你推我擠,情況通常都十分混亂,爭先恐後,甚至不時出現「疊羅漢」,險象環生。數分鐘內,數以萬計的包子便一掃而空,搶得的包子則會分派給其他居民。

據我父親所述,當年搶包山的人有不少是來自黑社會,他們會為爭奪包山頂上的錦旗而大打出手。因為奪標者便能得到「花炮」一個,而當時很多的漁民亦願意出相當好的價錢來買這個如意「花炮」,所以當年搶包山活動也引來不少「堂口」參與。

【現代搶包山】
2005年,停辦了 26年的搶包山終告重辦。現代搶包山與傳統搶包山相比,在包山構造及攀爬方法上有不少分別。三個掛滿包子的包山依舊放於長洲北帝廟前。可是高 14.42米的包山,由結構工程師認可的物料和方法搭成,內部的支撐結構為鋼架,外部配上沒有支撐用途的竹枝,以保留傳統風情。每個包山只掛上了 6,000多個包子,而包子改印「平安」二字,寓意沒有意外發生。包山底部會鋪上軟墊,即使參賽者跌下亦不會受重傷。


傳統包山

參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0%B6%E5%AD%A4
參考: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5%B7%E6%B4%B2%E6%90%B6%E5%8C%85%E5%B1%B1

1 則留言:

Emilio 說...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